最新消息:

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地化运营杂思

产品 admin 2488浏览 0评论

    极其好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领域的O2O机会,但旅游领域基本都有巨头凭借互联网上已有的用户、资本、行业及人才积累等优势在全面布局,初创型的公司还有机会吗?答案是肯定有,对应方法、路径及机会有很多,这在其中个人觉得本地化是创业型公司们有效区隔那些巨头们的重要手段。

    对比一下各种大众点评之类在O2O领域的标杆企业,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基于统一平台基础上的平台化研发、平台化运营是其核心的竞争优势,在统一平台基础上才可能沉淀用户、沉淀内容、吸引流量,从而在规模效应基础上建立起业务模式。因此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会围绕统一的平台来展开业务。

    同时由于互联网公司核心的能力之一在于运营能力,因此这些巨头们基于核心利益的考虑,在平台运营上基本为自主运营,但自主运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庞大运营团队对应的巨大成本、管理挑战、规模化问题等等。可以看出:在本地化运营上,那些巨头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 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这样才能满足规模效应的优势。如果像三四线城市拓展,就必须养庞大的运营团队
  • 全平台统一运营,本地只为商户拓展及合作,很难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从而实现本地化深度的运营,而深度的本地化运营始终是那些巨头们不愿意过多涉足的领域
  • 各巨头本地的团队只是一个打工者而已,并不会有太多的人会把工作当成事业来投入

    基于此,对众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而言,在二三四线城市基于本地化运营的O2O其实挺有机会的。

    那么这里所说的本地化包括那些呢?

1、本地化元素

  • 本地化运营
  • 本地化营销
  • 本地化美景
  • 本地化点评
  • 本地化社会化问答
  • 本地化旅游攻略
  • 本地化的导游
  • 本地化的交友
  • 本地化的特产
  • 本地的文化
  • 本地的游记
  • 本地化的广告推送
  • 本地化电子杂志
  • 本地化优惠券
  • 本地化的团购
  • 本地化的移动电子商务
  • 本地化的互动游戏
  • 本地化的离线地图
  • 本地化的新闻、天气等等
  • 本地化的线下合作
  • 基于位置及场景的个性化推荐
  • 等等

2、那些地方站的个人站长们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由个人站长自己搭建并运营的地方站做得风生水起,地方站成功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 最接近市场一线,熟悉本地的市场及用户需求,在内容及服务上更能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
  • 与当地资源合作最为擅长
  • 基于个人使命和利益驱动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以攻克任何艰难险阻,无人可挡

    应该说:各本地站的个人站长是最适合做本地化运营的人群。

    但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站长们其实举步维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为严峻。个人站长没落的原因有几个:

  • 缺少持续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无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
  • 缺少能够持续提供支持的平台,帮助其不断超越瓶颈
  • 缺少持续的盈利能力,维持艰难
  • 热情的丧失

    传统互联网下有Discuz之类的建站工具(可以也称之为开放平台吧)来帮助降低建站门槛,个人站长只需关注本地化运营即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及运营模式上都有所变化,而且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研发人才极度缺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产品的研发运营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来提供类似Discuz这样的工具呢?

    谈到本地化运营和开放平台,在互联网时代Discuz是最有机会的,腾讯收购它应该也有此意图,但最终毫无声息,原因有几个:

    1、Discuz定位为纯技术平台而非运营型平台

    2、未建立一种对个人站长们有价值的业务模式,无法参与利益分配

    3、并未在平台运营、营销上为个人站长们提供其他有价值的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来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Discuz呢?相信一定会有公司来承担此角色,如果能吸取Discuz的经验教训,采用开放平台的模式,结合移动互联网及聚焦垂直行业,一定能够开拓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

3、本地化一些杂思

   注:原本打算成体系把所想的写出来,写到一半,没兴趣了,直接把近期微博上思考的东西汇总贴出来,也算是自己对思路的梳理。说得再多、想得再多,还不如动手就去做。

    本地化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竞争的焦点,怎样更好满足用户对本地化的需求呢?是采用一个app通吃天下+集中化的运营+本地化数据,还是采用每一个本地化app+本地化的运营+本地化数据模式呢?或许本地化app结合开放平台的思路能够诞生出一些颠覆性的业务模式。

    对O2O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是否应当遵循“面向全局规划设计、本地化运营”的思路?尽管直接面向全国范围的用户及地域提供服务貌似市场巨大,但在模式尚未验证及完善情况下贸然全面开花,对模式的构建并不利。在产品及技术架构规划设计时候应当考虑全网用户需求,但在运营上应当遵循本地化运营思路。

    对众多的个人站长而言,要做好本地化运营,有一个类似联盟的组织或商业公司还是有价值的,可以弥补个人站长单打独斗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核心在于利益分配及平台所能提供的价值。平台价值的典型例子为:产品的集中采购、各地方站分销。为何以前那些做地方站整合的最终都失败了呢,值得思考?

    本地化的运营能力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也是规模化的最大挑战。即便像大众点评等也很难做好本地化运营,在局部重要区域可以招聘人来做本地运营,但这些靠薪水驱动的有多少愿意投入全身精力去把繁琐的本地运营做到极致?

    本地化运营最大的挑战不是资金、资源等物质因素,而是缺少对本地化运营充满激情的人,这样的人并非极度匮乏,个人使命+合适的利益结合肯定能找到这样的人。本地化运营的标杆是那些传统互联网的个人站长们,原因无他:基于个人使命和利益驱动的热情,这种热情可以攻克任何艰难险阻,无人可挡。

    关于开放平台的一些思考 1、平台开放的节奏很重要,在模式尚未验证、标杆尚未建立前就全面开放并非好事 2、开放的心态很重要,但建立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更为重要 3、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 4、平台必须持续能提供核心价值 5、平台与合作伙伴间的双向淘汰机制以及信用体系

    纯技术平台的开放并无太多价值,用户关注的是平台所提供业务带来的核心价值,因此成功的开放平台首先聚焦某点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然后在此基础上笼络更多的合作伙伴来一起完善业务模式,同时输出相关的运营工具等帮助合作伙伴更好为用户提供服务。旅游+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本地化运营=?

 

转载请注明: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 移动互联网时代本地化运营杂思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